耗時兩年籌備,10月9日晚,大型佛文化實景演出《報恩盛典》終于在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公園進行首次試演。演出以“報恩”為主題,講述了明成祖朱棣建塔報恩、玄奘取經(jīng)譯經(jīng)、佛陀出家悟道的三段傳奇人生故事。中國山水實景演出創(chuàng)始人梅帥元,山水盛典青年藝術家張驍,國家一級演員、青年歌唱家譚晶等主創(chuàng)團隊傾心打造,更有視覺工程服務商數(shù)虎圖像為演出提供多媒體視覺整案服務,共同呈現(xiàn)一場報恩文化的視覺盛宴。
舞臺:“天下第一塔”與隱藏佛龕墻的秘密
《報恩盛典》演出舞臺分為兩部分,以南京大報恩塔為主體的實景塔身和隱藏在地下的佛龕墻。主體背景大報恩塔作為大報恩寺的核心建筑,是明成祖朱棣為紀念其生母耗時近20年建成。通體用琉璃燒制,塔高78.2米,九層八面,塔內(nèi)外共置146盞長明燈。曾位列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跡,被稱為“天下第一塔”。
與塔身呼應形成整個劇場的,是位于遺址公園中庭廣場的報恩盛典劇場。說是劇場,其實是由鋼結構的升降系統(tǒng)搭建而成的佛龕墻,隱藏在廣場下8米深處,夜晚演出開始前觀眾席和舞臺從地下緩緩升起、展開,劇場就出現(xiàn)在高大的報恩塔下。
對于這樣一個特殊的舞臺結構,演員的走位表演、塔身的燈光效果和近距離的觀眾席,數(shù)虎圖像如何設計呈現(xiàn)舞美影像,將永樂皇帝、玄奘法師、釋迦牟尼佛三個歷史人物的時空串聯(lián),從而演繹一場知恩、感恩、報恩的動人故事?
影像:塔身與佛龕墻如何聯(lián)動
全劇以小和尚與師父的對話拉開大幕,并以小和尚的視角穿梭朱棣、玄奘、佛陀三個時空的人生故事,講述了涵蓋報母恩、報佛恩、報眾生恩三個方向的人生命題。多媒體視覺設計上,如何用影像表現(xiàn)不同時空的故事,場景又如何呈現(xiàn)?
與以往舞臺上分置多塊LED屏形成聯(lián)動舞美影像不同,《報恩盛典》的實體塔身和佛龕墻不僅投影區(qū)域錯開且距離較遠,露天的表演條件也為多媒體影像的設計制作增加了難度。據(jù)數(shù)虎圖像設計師介紹,佛龕墻投影區(qū)域的舞臺打開最大尺寸為41.8米*10.6米,合攏后尺寸為33.8米*10.6米。為保證影像的投影效果,投影設備采用了兩臺科視Roadie 4K45(45000流明的4K DLP投影機),使左右兩塊拼接形成整體畫面。
在第一場“永樂皇帝建塔報母恩”的故事中,佛龕墻投影配合演員表演,呈現(xiàn)永樂帝從沙場征戰(zhàn)、建立大明王朝一派“四夷臣服,萬邦來朝”的恢弘場景,到思念亡母、建寺造塔亮起一盞盞感念母恩的親燈等影像。值得一提的是,征戰(zhàn)的視頻影像以電影語言為主,制作采用版畫風格,更具歷史厚重感。
版畫風格的視頻影像設計圖
而在塔身投影區(qū)域,根據(jù)報恩寺塔的現(xiàn)場條件,數(shù)虎圖像設計團隊利用場館原有設備,將12臺巴可HDF W22(22000流明的WUXGA 1920*1200三片DLP投影機),六臺拼接成完整畫面,另外六臺疊加投射以增加畫面亮度,從而完整呈現(xiàn)永樂皇帝開疆拓土時的駿馬奔騰、玄奘取經(jīng)路上的點點星火,以及釋迦牟尼成佛悟道中熊熊業(yè)火涅槃的舞美影像。
互動:演員與虛擬場景交互表演
演出中,塔身投影秀與佛龕墻投影配合,同時通過佛龕墻的升降、伸縮、平移等方式展現(xiàn)不同演出場景。配合演出時的燈光系統(tǒng)和如魔術般的虛擬視覺影像,時而駿馬奔騰,時而明月照塔身,時而業(yè)火熊熊,呈現(xiàn)演員、舞臺和影像間更富有層次感的視覺表演。
例如,玄奘取經(jīng)一幕,帷幕鋪展舞臺,配合佛龕墻上的沙漠影像,實物與虛擬影像配合,展現(xiàn)壯闊的沙漠場景。隨后影像中的沙漠粒子特效,與現(xiàn)場風聲和演員表演呼應,幻化出西行路上的困難坎坷以及玄奘“不得正法,誓不東歸”的決心。
玄奘取得真經(jīng)點亮僧燈
最驚艷的當屬佛祖出家悟道一幕。成佛前的喬達摩•悉達多太子,為找到眾生解脫正道,從辭別父母家國、出家苦修,到與心魔斗爭化作菩提樹下的覺悟,數(shù)虎圖像制作人員以佛龕墻上的佛生相、菩提花開影像,與塔身亮起的盞盞佛燈影像配合,呈現(xiàn)佛陀為眾生悟道感念眾生恩情的華美景象。
《報恩盛典》這部由南京報恩盛典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傾力打造的實景演出,其特殊的舞臺設計和數(shù)虎圖像設計制作的多媒體影像,別具匠心地呈現(xiàn)了不同時空故事場景,帶領觀眾們在視覺享受中進行一次時空之旅,尋找報恩之心,點亮心靈之燈。中國山水實景演出創(chuàng)始人、《報恩盛典》藝術總監(jiān)兼總導演梅帥元說,這是全國首個遺址博物館實景演出項目,在遺址保護的基礎上深度挖掘遺址文化價值,這樣的結合是一種新嘗試。